三天不到,李承乾跟安市城的戰(zhàn)斗就已經(jīng)打響了。
跟大多數(shù)人想象中的不同。
不是說要等到李承乾大軍抵達安市城才會開戰(zhàn)。
而是行軍途中,高麗方面就已經(jīng)開始安排騎兵進行騷擾。
李承乾這邊自然也是騎兵回應。
幾十萬規(guī)模的大軍團作戰(zhàn),不是說比誰人數(shù)更多。
也不存在一次性所有的大軍都能上陣,這很不現(xiàn)實。
實際上不管是高麗方面,還是李承乾這邊,哪怕是大戰(zhàn),兩邊每次交戰(zhàn)的總人數(shù),也不會超過五萬人。
通常是今天打一批,明天換一批。
再就是局部對戰(zhàn)了。
高麗山多,安市城周邊更是山脈阻隔。
通常要劃分出兩三個戰(zhàn)場出來。
“殿下,淵蓋蘇文安排了五個千騎過來挑釁?!?/p>
蘇定方匯報軍情。
李承乾點點頭:“蘇將軍,給他們點顏色瞧瞧?!?/p>
開局丟王炸。
軍團作戰(zhàn),氣勢很重要。
尤其是首戰(zhàn)。
所以李承乾直接讓麾下最強將領,蘇定方出戰(zhàn)。
這個曾經(jīng)或者了突厥可汗,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厚一筆,繼李靖,李世民之后的大唐二代軍神。
“遵命?!?/p>
蘇定方領命而去。
陳云超跟李德謇帶著羨慕的目光。
但他們沒有去爭。
在一起這么久,彼此之間的軍事水平,自然早就已經(jīng)有所了解。
蘇定方跟他們之間的差別太大了,換個方式說,都可以直接當他們老師了。
太子讓蘇定方出戰(zhàn),兩人自然沒什么好說的。
至于賀蘭楚石,基本上沒有什么說話的份,水分太大。
真實水平,可能比之一些將軍都不如。
對于賀蘭楚石,李承乾現(xiàn)在也已經(jīng)有些無所謂了。
殺不殺都沒太大區(qū)別,反正二鳳那邊,大概也沒有了和解的可能。
這次出來,李承乾已經(jīng)做好了最壞的準備。
對于長安的情報都沒那么在乎了。
不管是二鳳發(fā)沒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謀反的事,都當他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了就是。
前方。
蘇定方帶著薛仁貴,裴行儉。
可謂算是全明星陣容了。
同樣是率領五千騎兵,迎擊高麗五千騎。
蘇定方領兩千騎,薛仁貴跟裴行儉,各領一千五百騎。
“此戰(zhàn)為首戰(zhàn),高麗來勢洶洶,當暫避鋒芒?!?/p>
“屆時交戰(zhàn)后,采取左右迂回之策,主攻其右翼,自右側突破。”
“突破右翼之事,便由仁貴負責?!?/p>
薛仁貴作揖道:“末將領命。”
蘇定方繼續(xù)道:“守約,你負責左翼佯攻,不要與之糾纏,趁機插入其后方,斷其來路?!?/p>
裴行儉作揖道:“末將領命?!?/p>
蘇定方這次要打出最為漂亮的首戰(zhàn),對于前來挑釁的高麗騎兵,主打一個全殲。
在個人勇武上,薛仁貴是極其強勢的,裴行儉雖然戰(zhàn)術嫻熟,但突破沖擊這塊,比之薛仁貴還是要差上少許。
歷史上,薛仁貴就是在李世民攻打安市城之戰(zhàn)中,展露頭角。
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圍困,薛仁貴單槍匹馬沖入敵陣,斬殺高麗將領,將劉君邛救出。
第二次還是在安市城之戰(zhàn),高麗北部耨薩延壽、惠真率十五萬高麗、靺鞨兵前來救援安市城。
薛仁貴身著白衣,手持戟槍,腰挎雙弓,在戰(zhàn)場上沖鋒陷陣,所向披靡,極大地鼓舞了唐軍士氣,最終唐軍大敗高句麗軍,斬首兩萬多級。
后來李世民征戰(zhàn)無果,返回長安,對薛仁貴說道:“朕舊的將領都老了,不能承受戰(zhàn)地指揮的繁重工作。朕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,沒有比得上你的。朕不高興于得到遼東,高興得到你啊?!?/p>
后來的唐高宗時期。
薛仁貴參與貴端城之戰(zhàn),衡山之戰(zhàn),金山之戰(zhàn),扶余之戰(zhàn),一直到最后的平壤之戰(zhàn),徹底覆滅高氏高麗。
不過時。
兩軍交戰(zhàn)。
其實在這個時候,高麗方面的軍備甲胄,跟大唐雖有些差距,但這差距很小。
然而蘇定方這邊,不管是戰(zhàn)術協(xié)同,意志力,個人武力,均是碾壓高麗騎兵。
高麗五千騎襲來。
蘇定方兩千騎中場壓陣,絲毫不輸。
左右側翼的突襲,使得高麗騎兵不得不分兵對抗,大大的減少了蘇定方的壓力。
不過在這個時候,高麗騎兵也想建全功。
對陣蘇定方的兩千騎,留下了三千騎,寄希望于左右側翼各千騎穩(wěn)住。
倘若能擊潰蘇定方的中軍騎兵,那么再回援左右側翼,就能奠定戰(zhàn)局了。
高麗將領的戰(zhàn)術安排,理論上來說是沒問題的。
問題在于,他對蘇定方,薛仁貴,裴行儉的不夠了解。
哪怕是目前來說,最次的裴行儉,都不是簡單的高麗將領能夠比擬的。
中軍對戰(zhàn),蘇定方率親衛(wèi)展開廝殺。
即便是被人數(shù)壓制,但依舊能夠穩(wěn)住陣型,未見絲毫慌亂。
然而下一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