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,誰不想當呢。
當今天下有資格繼承皇帝的就三個人。
晉王就是這三者之一。
但凡有半點機會,誰又愿意放棄。
自古以來,多少英雄好漢,都為了這個位置,不惜拋頭顱、灑熱血,兄弟相殘、父子反目之事屢見不鮮。
若能有機會碰上一碰,即便是粉身碎骨,又有何妨。
李治心動了。
但他也清楚,現(xiàn)在還沒有到暴露野心的時候。
還需要隱忍,更需要隱藏。
太子跟魏王的多年經(jīng)營,不是他一下子就能擊敗的。
尤其是太子,以太子如今的聲勢,黨羽。
哪怕他跟魏王聯(lián)合起來,也不可能斗得過。
可若是太子自己謀反,這就完全不同了。
再優(yōu)秀的太子,謀反之后,還能是太子嗎。
想到這里,其實李治的心里是很有疑惑的,甚至還會有質(zhì)疑自己的猜想。
太子真的在謀反嗎。
太子為什么要謀反呢。
李治沒當過太子,在他看來,太子完全沒有謀反的必要,安安穩(wěn)穩(wěn)的,等著繼承皇位不就好了。
太子天然就有正統(tǒng)的繼承權(quán),干嘛要做謀反的事情。
李治想不通,也想不明白。
或許只有成為太子后,才能對大兄如今的情況感同身受吧。
——
李世民心情很不好。
他想要開設(shè)更多水泥廠的事情,遭到彈劾了。
是的,大量的官員彈劾他這個皇帝。
簡直是倒反天罡。
尤其是魏征。
在早朝上,就差沒指著他的鼻子罵了。
“朕只是想讓這長安城更加好一些,百姓能夠更為舒適一些?!?/p>
“難道朕做得不對嗎?!?/p>
“為何這些臣子們,一個個如此堅決?!?/p>
兩儀殿,李世民在生悶氣。
反對的人太多,這讓他的詔敕一時間也發(fā)布下去。
就算是發(fā)下去了,門下省那邊也會封駁。
張阿難聽著陛下的埋怨,卻也不知道怎么說。
大臣們的理由很充足。
這不是給工人發(fā)工錢的問題,而是大唐的人口不夠用了。
魏征站在朝廷上,振振有詞。
太子造煤礦廠,十座煤礦,要招近十萬人。
水泥廠這邊已經(jīng)有一萬多人了。
東征又征召了四十余萬民夫。
這里就有五十萬左右的壯年勞力,從種田離開。
大唐以農(nóng)為本,如此大量勞動力的缺失,對于今年的秋收,本來就已經(jīng)是極大的負擔。
現(xiàn)在陛下你還要招工,開出的條件還這么誘人,這不是讓百姓們棄農(nóng)從工嗎。
如此以往,糧食減產(chǎn),漲價,大唐盛世就此斷絕。
這番話引得群臣認同,對于圣人的提議一致反對。
甚至還有人提出,要對太子的煤炭廠進行裁減,還工于農(nóng)。
蜂窩煤雖然好用,可畢竟比柴火要貴,使得百姓負擔增加。
眼看群臣越說越離譜,氣得李世民直接宣布退朝。
“若太子在就好了?!?/p>
李世民突然有些懷念太子在的好處了。
畢竟太子通過太子教令,繞開朝堂,自己開煤炭廠,水泥廠,招收工人。
這完全是屬于合法買賣,群臣即便有所怨言,也沒有辦法去阻止。
張阿難聽到這話,心里頭突然有些緊張。
他查太子謀反的事情,都已經(jīng)查到關(guān)鍵之處了。
也許要不了多久,就能把整個真相還原出來。
現(xiàn)在陛下突然念著太子的好,那自己還要查下去嗎。
這讓張阿阿難的內(nèi)心,多了幾分糾結(jié)。
——
房玄齡倒是不糾結(jié)了。
在知道張阿難查太子謀反后,整個人都變得輕松下來。
針對太子的一系列事情,反正他是沒有打算再繼續(xù)了。
對于房玄齡來說,這無疑是全身而退的最好時機。
仔細想來,到現(xiàn)在為止,哪怕是說掌控了部分證據(jù),但他一直沒有發(fā)動對太子的攻勢。
所有的事情,都是在暗地里進行的,即便是說太子有所察覺,可太子也沒有證據(jù)啊。
到了現(xiàn)在這個情況,是房玄齡自己都沒有想到的事情。
反而有些慶幸自己的優(yōu)柔寡斷。
如果不是因為遲疑猶豫,又怎么能等到這個機會,從太子與魏王斗爭的漩渦里跳出來。
“父親,咱們就真的這樣,什么都不管了?”
“若能助魏王奪嫡,咱們房家必然能更加壯大?!?/p>
房遺直覺得有些可惜,畢竟為了揭露太子謀反,耗費了如此之多的心力,人脈,關(guān)系。
臨到頭了,只差半步就能成功。
父親卻突然全盤放棄。
房玄齡語重心長的說道:“你只看到了好處,卻沒有看到這里頭的壞處?!?/p>
“為父的仕途,已經(jīng)走到了盡頭,助力魏王奪嫡成功,也不會讓為父再進一步,前邊已經(jīng)沒有路了?!?/p>
“況且遺愛已經(jīng)是魏王心腹,就算是魏王上位,對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