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觀十八年。
十月初一。
大朝。
天色未明,太極殿便已燈火通明。
禁軍如林,肅立兩側(cè),那森嚴的氛圍仿佛能凝固空氣。
文武百官身著朝服,神色凝重,魚貫而入,彼此間交換的眼神中滿是忐忑與不安,他們知曉今日早朝必將有驚天之事發(fā)生。
李世民身著龍袍,緩緩步入殿中。他的腳步不再如往昔那般穩(wěn)健,微微有些遲緩,每一步都似承載著千斤之重。登上龍椅,他的身形微微前傾,面容憔悴,雙眼布滿血絲,盡顯疲憊與哀傷。
“眾愛卿平身?!?/p>
李世民的聲音低沉而沙啞,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。
群臣起身,卻依舊保持著恭謹?shù)淖藨B(tài),大氣都不敢出,整個大殿安靜得落針可聞。
昨天的事情,稍微消息靈通點的,都知道在今日要發(fā)生什么事情。
這個時候,哪怕是咳嗽到了喉嚨尖上,都要給咽下去。
陛下何止是龍顏大怒啊。
要是誰當了這出頭鳥,可就真的慘了。
長孫無忌站在前列,神色帶著幾分感慨。
勸說太子是他跑的,可太子那邊,是真的一點機會都不給啊。
否則,又怎么會鬧到今天這步。
房玄齡低眉垂眼,神色略帶平靜。
按照立場來說,作為支持魏王的一方,至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。
可以說在廢太子后,魏王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性,是高達八成的。
雖說如今晉王也不差,但陛下是一直偏愛魏王。
且魏王比之晉王,更有長幼優(yōu)勢。
于情于禮,都應該是魏王被封為太子。
但房玄齡的心中,高興不起來。
因為他很清楚,大唐的未來,原本可以在太子的帶領(lǐng)下,走上更高的一層,乃至于超越秦皇漢武。
遍觀史書,多少王朝,哪有這般優(yōu)秀的太子。
魏王比之太子,猶如螢火比之日月,是真正的天壤之別。
可惜,可嘆。
魏征站得筆直,脊背卻不再如往日那般剛硬。
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,曾經(jīng)對太子還抱有一絲希望,可如今一切都已破滅。
微微皺起的眉頭,顯示出內(nèi)心的憂慮。
廢太子后,則是大唐內(nèi)戰(zhàn)的開始。
腥風血雨。
真就是亡,百姓苦。興,百姓苦。
李靖身姿挺拔,卻難掩眼中的一絲黯然。
他很清楚,現(xiàn)在的太子,不是那么簡單會能制服的。
比之攻打曾經(jīng)的高麗,又何止難上數(shù)倍。
最為主要的是,到現(xiàn)在朝廷這邊,對于霹靂火的研制,還沒有半分頭緒。
霹靂火這等神器用來守城,不用想都知道是噩夢。
假若陛下執(zhí)意攻打洛陽,這等情況下要拿下洛陽,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性命。
除此之外,還有個最為主要的原因,長子李德謇為太子心腹,即便說洛陽傳來消息,李德謇已經(jīng)被太子囚禁,可太子造反,連座是跑不掉的。
除非,太子贏。
李德謇才會無罪,反倒是有從龍之功。
有這樣擔憂的,還有尚書左丞狄孝緒。
第五子狄知遜,可還是在東宮為官呢。
不過比之李靖要好些,畢竟在東宮,就算是受到牽連,也不會說很厲害。
更何況陛下寬容大度。
比之相對的,就是褚遂良了。
褚遂良眼底中難掩喜色,這次廢太子,他是有大功勞的,這個功勞不是說對朝廷,而是對魏王,對五姓七望。
只要魏王被冊封為太子,那么日后仕途,極有可能再上層樓。
五姓七望那邊,也會給與大量的好處。
褚遂良一直想換個更大的宅子,享受享受,此次大概是能如愿了。
刑部尚書張亮表情嚴肅,眼神堅定。
他不算魏王黨,只忠心于陛下。
倒是魏王在遼東后,一直對他示好。
對于廢太子,張亮心里,也是感覺有幾分可惜的。
其余文武百官,心思各異,各有算計跟想法。
便是此時。
李世民緩緩起身,上前走了兩步。
旁邊內(nèi)侍張阿難,神色復雜,躬著身子,將詔書遞給陛下。
按照正常情況來說,宣讀詔書,一般不會是皇帝親自去讀。
但是這次,李世民要親口宣讀詔書。
掃視了麾下群臣。
李世民接過詔書,先是微微閉上眼睛,短暫沉默后,這才緩緩睜開雙眼。
眼中滿是哀傷與決絕。
良久,他深吸一口氣,展開詔書,開始朗誦。
“朕膺天命,御極臨朝,志在四海升平,兆民康泰。數(shù)十載披肝瀝膽,夙興夜寐,無非為江山社稷之固,大唐福祉之延。”
“今頒此詔,實乃痛心疾首,萬不得已之舉。”
“太子李承乾,朕之嫡長子,自幼蒙朕悉心教誨,望其成棟梁之材,承繼大統(tǒng),護佑蒼生?!?/p>
“其初,亦有可嘉之績。發(fā)明曲轅犁,惠及農(nóng)桑,天下百姓,賴以豐足,朕心甚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