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見碟中的這道菜為白色,分為好大塊,似乎才做出不久,其上還有些微熱氣,看吃法應(yīng)是夾住其中一塊,放入旁邊的蘸碟中,裹蘸之后食用。
那名前來的稟報的內(nèi)侍道“李念公子說這道菜名為‘豆花’,李念公子也是今日才做出,他嘗過后,便做了這份獻給大王。李念公子還說豆腐的做法有很多,但現(xiàn)在不便,這豆花稍為合適?!?/p>
李念給嬴政送來的是豆花,雖說兩者都為豆制品,做法也差不多,但還是存在差別。
這可是他花了幾天才做出來的,當然這其中不只是單純做豆花的時間,還有制作工具的用時,也并非時時刻刻在做。
豆花或者說豆腐,按某些資料記載,據(jù)說為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所創(chuàng),就是那位在武帝時密謀造反,事敗而自殺的淮南王,在《大漢天子》里,他是被還是小孩子的霍去病給抓住。
傳聞淮南王的母親喜歡吃黃豆,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黃豆,劉安就叫人把黃豆磨成粉,怕粉太干,便沖入些水熬成豆乳,又怕味淡,再放些鹽鹵,結(jié)果凝成了塊狀的東西,即豆腐花。
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興,病勢好轉(zhuǎn),于是豆腐就流傳了下來。
而黃豆和很多豆類在這時代被稱為“菽”,菽飯便是用豆類做的飯,是身份卑賤和家境貧寒者普遍食用的主食之一。
李念做豆腐的目的,主要是為滿足自己生活需求,總要想辦法讓自己在這時代生活得舒服一點不是?
看著碟子中的豆花,嬴政對侍立一旁的蒙毅道“寡人在此為政務(wù)費心竭力,這小子卻在搞吃食,也不知為寡人分憂?”
雖話是在訓(xùn)責,但蒙毅未從嬴政的語氣并未聽出不滿,看向碟中的小蔥拌豆腐,道“李念這不就是在為大王分憂?”
嬴政聞言道“也罷,寡人便嘗嘗這小蔥拌豆腐是何滋味?”
拿起托盤中的筷子,嬴政夾起一塊那所謂的“豆腐”,未想到那“豆腐”竟然爛了,這東西竟如此軟嫩易碎?
察覺到這“豆腐”易碎,嬴政收了些力氣,再去夾取一塊,這次成功了,將“豆腐”放到那蘸碟中裹蘸,隨后放入口中,一股奇異的味道頓時沖入味蕾。
清淡柔滑,但又夾雜著蘸料中的辛辣,給嬴政一種從未品嘗過的體驗,能吃得出這是菽所作,卻又有不同于菽的滋味,只是總覺得此物的味道還不夠完整。
嬴政轉(zhuǎn)念便想明白,定是缺乏了一些后世之物,使得此物雖能做出,但并沒達到后世該有的滋味。
他此時也知道了另一碟醬是什么,原來是吳萸所做的醬,其中還加了蔥姜等一些調(diào)料,以佐那“豆腐”清淡滑嫩。
吃過一筷子“豆腐”后,嬴政沒立即繼續(xù),他將方才看過的幾卷竹簡丟給蒙毅“蒙卿也看看,看完與寡人說說有何想法!”
由于李念的關(guān)系,蒙毅在嬴政身邊的地位比原本歷史上要更高,因為李念后世來客的身份就那么些人知曉,而其他人不是內(nèi)侍,就是侍衛(wèi)、宮女,唯有蒙毅是大臣。
在暫時不想暴露李念后世來客的身份情況下,嬴政遇到某些事時,只有蒙毅可與他商議探討,總不能和那些內(nèi)侍、宮女詢問如何治國理政吧?
蒙毅接過竹簡,這些竹簡是他今日送進宮中交給嬴政的,但他并未看過其中內(nèi)容,此刻也是第一次看。
打開第一卷竹簡,看到上面記錄的話語,蒙毅很快便明白了嬴政讓他看竹簡的目的。
這段時間和嬴政一起聽李念講說,他也所獲頗多,覺得李念講的某些東西還挺有理。
蒙毅在看竹簡,嬴政拿起筷子繼續(xù)吃豆花,不過他的另一只手拿起一卷李念送來的竹簡觀閱。
果然不出他意外,這卷竹簡上所記載的是這豆腐制作之法,上面只有一個目的,讓他找個機會豆腐制作之法傳揚天下。
‘這小子倒是有心,此物以菽作成,卻無菽飯那般難以下咽,此法必能在天下傳開,制作之人也必將為天下人銘記。這小子卻沒有絲毫猶豫,直接呈于寡人,就不擔心寡人奪其功?’
嬴政邊吃邊看豆腐做法,他雖不做飯,卻也能看出豆腐制作頗為簡單,且豆腐之味比菽飯更好,必將受天下人喜愛,身為“開創(chuàng)”豆腐做法之人將獲得多少聲望?
‘也許這小子根本就沒想過這,只是覺得拿出來能讓天下人吃的更好一點,所以便拿了出來,也許是覺得無關(guān)緊要,不過一吃食做法罷了,他那里還有更多?!?/p>
‘但不管是何想法,寡人又豈會據(jù)你之功?’
嬴政能看到以他的名義將豆腐做法傳揚天下的好處,必能讓天下人去除一些對他的恐懼害怕,獲得一些愛戴,但他不會這么做。
將這卷竹簡放下,又拿起另外一卷,上卷竹簡記載的是豆腐制作之法,那這卷會記載什么?
翻開一看,嬴政皺了皺眉,竹簡上寫著一件事,請他不要將煉制“成仙之藥”的那些方士全部處死,留下有用。
在竹簡中,李念說了一些不太懂的詞,什么“科學”、“化學”,但整體意思,嬴政看懂了,方士們能煉出成仙之藥是假,但能煉出一些別的東西,對大秦將有重要的幫助。
上面羅列了多條好處,但最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