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北顧的目光,死死釘在卷首的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七個墨字之上。
他太熟悉這個題目了,這本來應(yīng)該是今年嘉祐二年禮部省試的策論題目,因蘇軾現(xiàn)編“三殺三宥”的典故而在歷史上變得極為出名。
可現(xiàn)在,它競提前出現(xiàn)在這里,出現(xiàn)在一場非官方的意氣之爭中,由韓絳作為“棄用之題”拋了出來!蝴蝶的翅膀,終究掀動了風(fēng)暴!
歷史的軌跡,隨著他這個穿越者的擾動,無可挽回地發(fā)生了偏移。
陸北顧確實不知道是因為什么原因才導(dǎo)致了這種情況出現(xiàn),在這么一瞬間,一股巨大的茫然感也確實攥緊了他的心臟。
但剎那過后,陸北顧便閉上眼睛,用周敦頤交給他的方法,強行鎮(zhèn)靜了下來。
等他睜開眼時,眼神已迅速恢復(fù)了清明。
陸北顧的能力完全來自他穿越前后焚膏繼晷的苦學(xué),這是任何時候都丟不了真本事!
有真本事傍身,他沒什么可怕的。
說的極端一點,就算現(xiàn)在再出現(xiàn)一個穿越者,還是來自這個時間線上的穿越者,把陸北顧未來創(chuàng)作的作品都給文抄了,他都無所謂。
因為只要學(xué)識和創(chuàng)作能力還在,他永遠都能寫出來更新、更好的作品!
這種真才實學(xué)帶來的底氣,是文抄公一輩子都不可能有的。
“天眼”失效又怎樣?我憑硬實力考便是了!!
內(nèi)心既已安定,陸北顧的目光再次落回題目。
蘇軾那篇原文的核心立意便是以堯舜禹三代圣王為典范,闡述治國者當(dāng)本于仁心,體現(xiàn)“忠厚”的仁政精神,其文氣勢恢宏,縱橫捭闔,以史為鑒,直指人心。
而陸北顧則早就打算另辟蹊徑,他要寫一篇同樣精彩,甚至在某些層面更具穿透力的策論,為蜀地正名,也為自己一貫的理念發(fā)聲。
筆尖飽蘸濃墨,懸于紙上。
陸北顧沉心靜氣,腦中電光火石般最后梳理了一遍,隨后落筆,一行行雄健有力的楷書在素箋上鋪展開來。
因為早有準備,所以陸北顧是第一個寫完的。
停筆交卷之后,他抬起頭,目光掃過對面。
章衡眉頭微鎖,筆走龍蛇,沉穩(wěn)依舊,但速度明顯不快,章惇則截然不同,下筆如飛,那股銳利之氣幾乎要破紙而出。
林希則是面色凝重,不時停頓,似乎在斟酌詞句,力求字字珠璣,辭鋒犀利。
再看己方,蘇軾雙目炯炯,完全沉浸在創(chuàng)作之中,奮筆疾書,顯然文思泉涌,進入了物我兩忘之境。蘇轍則顯得更加專注謹慎,一筆一劃,力求盡善盡美。
時間悄無聲息地流逝,當(dāng)香爐中最后一縷青煙裊裊散盡,韓絳的聲音響起。
“時辰到,收卷?!?/p>
六人也都寫完了,交完卷子之后,閣內(nèi)彌漫著一種精神高度消耗后的疲憊感,以及塵埃落定前的緊張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韓絳身上。
韓絳面無表情,將六份策論收攏到一疊,他捧著那疊試卷,踱步到臨水的窗邊,迎著微寒的春風(fēng),一份一份,極其緩慢而認真地審閱起來。
閣外廊下的蜀、閩兩地舉子們更是屏息凝神,連大氣都不敢喘。
程建用低聲對身旁的楊堯咨說道:“勝負在此一舉了?!?/p>
“是啊。”
楊堯咨點點頭。
前三場蜀方分別是一平、一負、一勝。
而這最后一場策論,將決定他們這些蜀人能否在東京城揚眉吐氣!
時間一點點過去,仿佛凝固了一般。
韓絳時而凝神細讀,時而微微頷首,時而蹙眉沉思,表情變化細微,卻牽動著所有人心弦。終于,在漫長的等待后,韓絳緩緩轉(zhuǎn)過身,目光掃過閣內(nèi)六人,最終落在陸北顧身上片刻,又掠過蘇軾、章衡等人。
他清了清嗓子,按照這疊紙的順序,宣布評等結(jié)果。
“第四場策論,評等如下一”
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
“林希,乙上。”
“章惇,乙上。”
“蘇轍,乙上?!?/p>
“蘇軾.”
看著手里這篇如同白壁微瑕的文章,韓絳直皺眉,有些不忍心將其黜落甲等,但最后還是說道:“乙上?!?/p>
“章衡,甲下?!?/p>
念到這里,包括呂惠卿在內(nèi)的一眾閩地舉子,幾乎都松了口氣,這么多乙上,就章衡一個甲下,肯定寫的極為出彩,這幾乎就是大局已定了。
但還剩下最后一人一一陸北顧!
韓絳的目光再次落在手中最后一份卷子上,停頓了數(shù)息,仿佛在回味咀嚼。
終于,他抬起頭,環(huán)視眾人,一字一頓,清晰地宣布。
“陸北顧”
短暫的停頓,如同將空氣抽干。
“甲中!”
“嘩!”
閣外蜀地舉子人群中,瞬間爆發(fā)出難以抑制的驚呼!
程建用等人激動得臉色通紅,幾乎要跳起來!
甲中!這是韓絳今日給出的唯一一個甲中!是超越章衡、蘇軾的評價!
韓絳雙手虛按,壓下喧嘩,繼續(xù)宣布最終結(jié)果。
“本次比試,蜀方勝!”
聽到這個令